羅馬神廟的歷史

羅馬神廟是意大利的第一座耶穌基督教堂,也是歐洲的第十三座聖殿。它矗立在羅馬北部的一座小山上,位於 Via di Settebagni, 376-354,這是一個雄偉的遺址,點綴著鮮花盛開的花園、古老的橄欖樹和一個噴泉,從寺廟一直延伸到遊客中心和家庭的藝術建築用於譜系研究的歷史圖書館。
自開業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因其美麗和宗教意義而來到這個聖地。教會成員聚集在寺廟內進行神聖的宗教儀式,使他們更接近上帝,而遊客則可以參觀寺廟場地並享受遊客中心。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在意大利
羅馬意大利聖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教會的早期。 1843 年,約瑟夫·多倫多(出生於朱塞佩·塔蘭托)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接受洗禮時,成為首位歸信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意大利人。 1849 年,當他陪同使徒洛倫佐·斯諾 (Lorenzo Snow) 等人前往意大利開展教會傳教時,多倫多是第一批被派往家鄉的傳教士之一。第一次任務是短暫的:它於 1867 年關閉,但仍有一些皈依者。

Vincenzo Di Francesca 來自西西里島,是早期教會成員忠誠的另一個很好的例子。 1910 年,當他發現一本沒有封面的書時,他在紐約擔任新教牧師。他讀了這本書,他認為這本書與聖經相似。當他讀完後,他祈禱並得到確認,這是上帝的作為。他說,他的心“就像在說話一樣”,他感到“一種任何人類語言都無法[描述]的至高無上的喜悅”。
迪弗朗西斯卡不知道這是《摩門教之書》,這是一本耶穌基督教會成員神聖的聖經,開始在他的佈道中使用這本書。當他的上級要求他摧毀它時,他拒絕了,並被禁止傳教。後來他回到西西里島,在那裡他繼續盡可能頻繁地分享這本書。
1930 年,他在查閱字典時發現了“摩門教”一詞。認識到這是他的無題書中列出的名字之一,他終於找到了這本書的來源,並能夠與鹽湖城的教會領袖取得聯繫。他一直保持著定期聯繫,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溝通變得不可能。
在此期間,迪弗朗西斯卡繼續使用《摩門教之書》和他翻譯成意大利語的其他教會材料進行佈道。 1951 年,經過四年的等待,他終於能夠受洗成為地中海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

隨著許多意大利人在其他國家了解福音並返回家鄉與朋友和家人分享信息,教會於 1950 年代在意大利重建。第一批講意大利語的會眾是在布雷西亞和巴勒莫組織的。
早期成員合影
1966 年,意大利使團重新成立,總部設在羅馬。教會穩步增長,1970 年至 1980 年間,意大利教會成員的數量增加了近八倍。 1981 年在意大利成立了第一支股份(類似教區的單位)。
2012 年,教會獲得了 Intesa,這是與意大利政府達成的一項協議,根據意大利憲法授予教會保護,包括自由追求其全球使命和承認教會領袖為神職人員。目前,意大利有近 100 個會眾,約有 27,000 名教會成員。
意大利羅馬神廟

後期聖徒認為參與聖殿的神聖教儀是他們崇拜的頂峰。多年來,意大利成員前往瑞士伯爾尼附近最近的寺廟,通常要付出很大的個人費用。但意大利的成員渴望在他們的家鄉擁有一座寺廟。
在 2008 年 10 月 4 日的教會總會大會上,時任教會會長的多馬·孟蓀宣布計劃在羅馬建造一座聖殿。數以千計的意大利教會成員在他們當地的教堂觀看大會的衛星廣播,歡呼雀躍,互相擁抱並欣喜若狂。 “我們都大喊大叫,”擔任羅馬意大利股份公司總裁的馬西莫德費奧報導。他將這種反應描述為“在最後一秒的勝利中,你可能希望在體育館裡看到的”。
建造聖殿
兩年後的 2010 年 10 月 23 日,工程開始動工。托馬斯 S. 孟蓀會長和當地教會和社區領袖參加了奠基儀式。

突出意大利文化對建築師在廣場的建設中至關重要。羅馬意大利神廟的建築師 Niels Valentiner 分享道:“我們一直回到這個橢圓形設計,它被許多人視為意大利巴洛克式建築的表現......它從意大利汲取了一種建築風格並將其帶入了神廟。”

廣場上的一切都旨在向羅馬致敬並弘揚當地文化,包括一些小細節,例如以米開朗基羅的 Campidoglio 廣場為靈感的反復出現的十二角星,以及對曾經矗立在現場的橄欖樹的引用,以及整體廣場的設計類似於古羅馬論壇。

2017 年 3 月 25 日,鍍金天使摩羅乃雕像被放置在這座雙尖塔大樓東側較高的塔頂上,這是聖殿的最後增建之一。

開放日和奉獻

2019 年 2 月竣工後,這座寺廟向公眾開放了數週,在此期間,有 52,000 人在奉獻之前參觀了這座建築。
羅馬意大利聖殿於 2019 年 3 月 10 日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主席羅素·納爾遜主席奉獻。教會歷史上第一次,總會會長團和十二使徒定額組的每位成員都參加了奉獻儀式。
納爾遜會長說:“在這座自聖經時代以來就屹立不倒的古老而偉大的城市——在這個歷史悠久的意大利國家——我們感謝你兒子的兩位早期使徒彼得和保羅的事工,他們曾用自己的勞動祝福這片土地在奉獻的祈禱中。 “願他們對耶穌基督的持久見證的影響繼續在這個偉大國家的重要價值觀中體現出來。”